1.什么是基本建设程序

1.什么是基本建设程序

目前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可分为如下几个主要阶段(图二):

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这几个大的阶段中的每一阶段又都包含着许多环节,这些阶段和环节各有其不同的工作内容。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要求建设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它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因而是基本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推荐一个拟进行建设项目的初步说明,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供基本建设管理部门选择并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方面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项目建议书经过批准后,可以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的工作并不意味着该项工程非上不可,项目建议书不是项目的最终决策。按现行规定,凡属大中型工程的项目建议书,首先要报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国家计委。行业归口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的要求,着重从资金来源、建设布局,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合理性,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初审。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再由国家计委从建设总规模+生产力总布局,资源优化配置、资金供给的可能性及外部协作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进行审批。由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未通过的工程项目,国家计委不予审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项目建议书一经批准,即可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国家规定,可行性研究内容视不同行业的建设项目可以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般应有以下基本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市场预测,产品方案和确定建设规模的依据;

3.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

4.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运输,供水等协作配合条件;

5.建设地点、总体布置方案、占地范围;

6.项目设汁方案,协作配套工程;

7.环保,抗震等要求;

8.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9.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

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应是资格经过审定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单位。通过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多种方案比较后,提出评价意见。凡经可行性研究未被通过的项目,不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进行下一程序阶段工作。经过研究后如果认为项目建设确实可行,选择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最终决策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要求必须有相当的深度和准确性。

属于中央投资或中央与地方合资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报送国家计委审批。审批过程中要征求行业归口主管部门的意见,投资公司的意见和咨询公司的评估意见。总投资2亿元以上的项目,不论是中央投资还是地方投资,都要经过国家汁委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不得随意修改或变更。如果在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建设地点、主要协作关系等方面有变动,以及突破投资控制额时,需经原批准机关同意。

(三)设计上作阶段设

计是对拟建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的具体化,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将来的使用效果。设汁过程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汁两个阶段,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设计的第一阶段。它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限额内,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叮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建设项目作出基本技术规定,编制项目概算。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总投资估算10%以上,或其它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设计依据和设计的指导思想;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原材料、燃料等的用量及来源;

3.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和配置;

4.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和辅助设施的建设;

5.占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情况;

6.施工总体布置;

7.外部协作配合条件;

8.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抗震揞施;

9.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10.总概算。

承担项目设计的单位设计水平必须与项目大小和复杂程度相一致,低等级的设计单位不得越级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

初步设计由主要投资方组织审批。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工程项目的总体布置,主要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建筑面积和结构、总概算等不得随意修改或变更。初步设计批准后,即可开始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图设计可随着施工的进行陆续出图,但必须保证不致影响施工工作按计划进行。一般要求新开工项目必须具备按施工顺序需要至少有三个月以上的施工图纸。不把施工图阶段的设计工作全部完成作为开始施工的前提条件,目的是为了缩短基本建设的项目建设周期。

(四)建设准备阶段

工程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

2.完成施工用水,电,路等工程;

3.组织设备,材料订购;

4.准备必要的施工图纸;

5.组织施工招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

(五)建设实施阶段

1.开工时间是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任何一项永久工程第一次破土开槽正式开始施工的日期。不需要开槽的工程,以建筑物组成的正式打桩作为开工日。工程地质勘察、平整土地,临时建筑等施工不算正式开工。分期建设的项目,按各期工程开工的时间填报。

2,年度基本建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反映了一定时期基本建设规模的综合指标。投资额是以构成工程实体为准,表明当年实际完成工作量,包括用当年资金完成的工作量和动用库存的材料、设备等内部资源完成的工作量。它不同于财务拨款,后者是当年基本建设项目实际货币支出,以资金拨付为准。在正常情况下,投资额与财务支出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财务支出过大而投资额较小,说明建设单位可能尚未用到工程上的材料,设备积压过多或有较大浪费。

3.生产准备是施工项目投产前所要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招收和培训人员;

(2)生产组织准备,包括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制定管理制度、配备生产人员等;

(3)生产技术准备,包括设计资料的汇总,制定开车方案,编制岗位操作规程等;

(4)生产物资准备,主要是落实原材料,协作产品,组织器具、备品,备件的制造和订货。

(六)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最后—环。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基本建设转入生产或使川的标志。当建设项目按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和施工图纸的要求全部建成。经过负荷试运转满足技术要求时,应及时组织验收。

按国家规定,基本建设项目的验收阶段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进行。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工程应先进行初验.然后再进行全部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规模较小,较简单的工程项目。可以一次进行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由国家计委或由国家计委委托项目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组织验收。不合格工程不予验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意见,限期落实完成。

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时,应准备好以下资料:

1.全套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土建方面,安装方面及各种有关的文件、合同和试生产的情况报告等;

2.竣工图纸和使用维修操作手册;

3.竣工决算报表,分析概(预)算执行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