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一则“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引爆社交网络。 这位曾扬言“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前中国首富,因一笔1.86亿元的债务纠纷,被法院禁止乘坐飞机头等舱、高铁一等座和入住星级酒店。 然而,戏剧性的是,仅隔24小时,这条限高令便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悄然消失。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像一根针扎破了万达集团维持数年的债务泡沫表象。 1.86亿元的执行标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天文数字,但在万达的债务版图中却只是冰山一角。 截至2025年9月,大连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超过53亿元,股权冻结信息高达47条。
万达知情人士迅速回应,称此次事件是“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或因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 但市场并不买账这种解释。 在财经分析师看来,限高令的快速撤销只是万达债务危机的“战术性胜利”,并未触及结构性矛盾。
王健林的限高令虽已解除,但万达的债务压力远未结束。 根据2024年三季度财务数据,万达商管的流动负债合计高达914.2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400.84亿元,短期借款约38.89亿元。 而同期账面现金仅116亿元,资金缺口接近186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万达的长期债务。 长期借款达到1064.6亿元,应付债券约61.91亿元。 这意味着万达商管的总有息负债逼近3000亿元大关。 每年仅利息支出就达到70亿至100亿元,而万达商管的核心利润仅20亿元左右,连支付利息都不够。
为应对债务危机,王健林开启了持续的“卖卖卖”模式。
其中,2025年5月的一次性打包出售48座万达广场,交易规模估计达500亿元,接盘方包括太盟投资、腾讯控股等机构。
这些资产出售如同割肉止血。 自持万达广场数量从高峰期的400座左右缩水至约300座。 这意味着王健林在三年内卖掉了近四分之一的核心资产。 不仅万达广场,万达还陆续出售了万达电影控股权、酒店管理公司、海外文旅项目等非核心资产。
资产抛售带来了近1500亿元的资金回笼,但对于万达的债务规模而言,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 以2025年到期债务400亿元计算,出售48座万达广场获得的500亿元资金,仅能覆盖约40%的短期债务。
核心资产的流失导致万达的“造血能力”急剧衰退。 万达广场一直是集团的“现金奶牛”,核心城市项目的年租金回报率可达6?%。
随着这些优质资产被出售,万达的租金收入持续下滑。 即便万达商管继续负责运营这些已出售的广场,但失去资产所有权意味着未来租金收入需与资方分成,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股权冻结情况同样触目惊心。 2025年9月,万达系新增11则股权冻结,其中7则冻结数额过亿元。 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被冻结股权数额超过85亿元,大连万达(上海)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一笔股权冻结达50亿元。 王健林个人名下股权冻结金额近60亿元。
展开全文
这些冻结信息揭示了万达融资渠道的枯竭。 穆迪、标普等评级机构多次下调万达信用评级,导致银行收紧授信,供应商要求现款提货,投资者纷纷观望。 万达商管2023年IPO失败,彻底阻断了其股权融资渠道。
万达的债务危机根源可追溯至2017年。 当时金融去杠杆政策出台,万达的高负债扩张模式遭遇挑战。 负债总额一度达6000亿元,负债率超过70%,每年利息支出超300亿元。 为应对危机,王健林当时就开始出售文旅项目和酒店资产回流资金。
但真正的“滑铁卢”是珠海万达商管的对赌协议。 为让万达商业从香港退市回A股,王健林与投资者签下协议,承诺在2018年8月前上市。 如果失败,就要按每年12%的利息回购股份。 上市计划屡次受挫,对赌协议如“夺命索”般紧勒万达的现金流。
根据协议,若2023年底万达商管仍未能上市,将触发中东资本440亿元的回购条款,加上之前的380亿元Pre-IPO回购压力,总计超过800亿元的回购义务将集中爆发。 战略投资者如苏宁、融创等已提起仲裁,要求行使股权回购权,仅这两家就涉及145亿元。
万达的轻资产转型也面临挑战。 截至2024年,其管理的513座万达广场中,轻资产项目占比近60%,但租金收入增速放缓,2024年租金收入仅增长8%。 品牌价值随着核心资产出售而稀释,部分接盘方对万达广场进行“去万达化”改造。
王健林实际控制的企业超过1400家,其中1120家为存续在业状态。 但在他名下的42家公司中,仅10家处于存续或迁出状态,其余已被吊销或注销。 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瘦身”。
2025年9月8日,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这是继7月16日被强制执行1.86亿元后,又一笔大额执行案件。 案件执行法院均为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尚未公开。
万达地产集团作为子公司,其债务情况更为严峻。 拥有423条被执行信息,涉及18.4亿元。 这些数字指向一个结论:万达的债务问题已从集团层面蔓延至整个生态系统。
面对如此局面,71岁的王健林仍在奔波。 有网友一个月前在新疆偶遇这位昔日首富,描述他“眼窝深陷、脸颊凹陷、满脸皱纹,身材也明显消瘦”。 与2017年巅峰时期相比,王健林的商业版图已缩水大半。
限高令的解除只是技术性解围,而非根本性解决。 万达的债务问题需要更彻底的资产重组或战略投资。 如果年底前无法找到解局之道,这位七旬企业家可能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冬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